一、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
(一)培养目标
本专业面向地方、面向基层培养德、智、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,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、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,熟悉我国新闻、宣传政策法规,具有较强新闻意识和较高写作能力,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,能在新闻、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、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专门人才。
(二)规格要求
1.知识结构要求
l 文化基础知识:掌握必要的哲学、马克思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基本理论;了解有关人文科学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;掌握必备的外语、计算机基础知识;掌握基本的身心健康知识、军事理论、就业知识。
l 专业基础知识:掌握中国语言、中外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;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,熟悉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;掌握新闻采访、写作、编辑、评论、摄影、摄像等业务知识。
l 职业技能知识:掌握新闻采访、写作、编辑、评论、摄影、摄像等业务技能;掌握资料查询、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;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、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,制作、编辑和发布网络新闻。
2.能力结构要求
l 基础能力:具有资料收集、文献查阅、社会调查、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;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;具有获取知识、适应社会、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;具有良好的外语、计算机应用能力。
l 专业能力:掌握新闻采访、写作、编辑、评论、摄影、摄像等专业技能;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和科研的能力;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,具有较强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;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。
3.素质结构要求
l 政治思想素质:热爱祖国,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掌握马克思主义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,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、科学的思维方法;具有正确的人生观、良好的文化修养及高尚的道德品质。
l 人文素质: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素养。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识、诚信意识、团体意识、现代意识、人际交往意识。
l 专业素质:掌握新闻采访、写作、编辑、评论、摄影、摄像等业务知识技能,具有调查研究与社会活动能力;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,树立公平竞争、遵纪守法的观念,有社会责任感、奉献精神。
l 职业素质:热爱新闻事业,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;掌握现代新闻思想与现代新闻理论,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、政策和法规,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,了解外国新闻工作发展动态,掌握现代化的新闻传播手段和方法,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变革的需要。
l 身心素质: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;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,国家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测试成绩合格,军事训练达标,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。
二、学制、课内总学时、毕业学分及学位
(一)基本学制:本专业学制4年,学生可在3—6年内完成学业。
(二)课内总学时:本专业课内总学时为2393课时。
(三)毕业学分: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95学分,其中必修不低于147学分,限修课不低于28学分,任修课不低于20学分。
(四)学位授予:学生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,并达到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标准,授予文学学士学位。
三、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
(一)主干学科:新闻传播学
(二)核心课程: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、中外新闻史、新闻学原理、传播学原理、媒介伦理与法规、新闻采访与写作、新闻编辑、新闻评论、新闻摄影、广播电视新闻学、新媒体导论、媒介经营与管理。
四、课程设置
(一)通识教育课程(59学分,905学时)
1.公共必修课程(49学分,755学时)
2.文化素质教育限修课程(4学分,60学时)
3.文化素质教育任修课程(6学分,90学时)
(二)学科基础课程(26学分,384学时)
(三)专业课程(69学分,1104学时)
1.必修课程(31学分,496学时)
2.限修课程(24学分, 384学时)
3.任修课程(14学分,224学时)
(四)实践课程(41学分,1230学时)
五、各类课程学时、学分统计表
(一)各类课程学时、学分统计表
(二)各学期周必修课时统计表